文 | 中國勞動保障報社實習記者 王俊英
臘月二十八,春節將至,晉北秀容城里早已披上節日的盛裝,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新春氛圍。山西省忻州市政務大廳門前的一排大紅燈籠迎風起舞,年味兒撲面而來。
(資料圖)
“請1065號到21號窗口辦理業務。”
聽到廣播,叢敏一邊起身,一邊從包里翻出幾頁材料,快步走向窗口。
叢敏是忻州市供熱公司的人事專員,來辦理工傷保險減員和養老保險待遇核定兩項業務。“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員已經提前在微信群里發了新模版,我們照著填就行。”作為人事專員,叢敏每年接觸最頻繁的就是社保業務,一年又一年的變化,她感受得很真切——“越來越方便了!”
負責給叢敏辦理業務的,是忻州市社保中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科的工作人員李莉。溫暖明媚的笑容、清晰準確地表達、簡潔干練的西裝,“熱情又專業”是李莉給人的第一印象。接過材料,李莉熟練地敲打著鍵盤,幾句話的工夫,兩項業務就辦完了。
“我們設立了4類窗口,分別是綜合咨詢窗口、綜合辦事窗口、幫辦代辦窗口和跨省通辦窗口。”忻州市社保中心主任朱志勇向記者介紹,“為了方便辦事群眾,我們將業務整合起來,推行一站式服務。社保中心的任何一項業務都能在綜合辦事窗口受理。”
28歲的解小涵是綜合咨詢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員,主要為參保單位和辦事群眾提供各項業務的咨詢及引導服務。“平均每天我們接待的網絡和電話咨詢就有100多個。”解小涵說。
堆疊在解小涵桌上的資料格外醒目,厚厚一摞,足有半米高。翻開來看,幾乎都是涉及社保政策、辦事程序、網絡系統操作等方面的業務知識。綜合窗口的設置對基層人社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會定期舉辦業務知識宣講和業務能力考核,學習掌握各項業務的政策規定和辦理程序。”
隨著近年來各項社保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忻州市社保覆蓋面越來越廣。“截至2023年年初,忻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69.62萬人,基本實現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朱志勇說。
與參保量增長相掛鉤的,是龐大的業務量和征繳高峰期政務大廳里比肩接踵的場景。為提升服務質效,忻州市社保中心積極推行“互聯網+人社”模式,群眾可通過“一網通辦”平臺自助申辦,實行業務網上受理、網上經辦、網上反饋,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
解小涵的窗口迎來了下一位辦事群眾。張培旺(化名)是一名企業退休人員,臨近春節,12月份的養老金遲遲沒有到賬,放心不下的張培旺決定來這里問問情況。
“離家很近,順路就過來了。現在都是即到即辦,不用排隊等。”張培旺摸出口袋里的身份證,遞給窗口對面的解小涵。解小涵很快發現了問題,她面帶微笑,耐心地向張培旺解釋著。剛還滿面愁云的張培旺漸漸綻開笑顏:“是我記錯認證時間了,一年多都沒有進行過任何認證,系統自動停發了養老金。剛才工作人員已經幫我在自助認證機上作了補充認證。”被問及是否會使用手機進行線上資格認證時,張培旺指著窗口的方向說:“這個我會!他們教過!”
“我是2013年參加的工作,當時是在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服務中心,2020年五險合征以后來到了這里。”綜合業務科科長許斐霞已經在社保崗位上工作了近10年,她是社保經辦機構和各類險種全面梳理整合的見證者,更是融合線上線下精簡辦事流程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忻州市社保中心44名駐廳人員集體映射出來的小小縮影。
“微笑掛臉上,服務記心間。”這是許斐霞“內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工作格言。談起人社工作帶來的收獲,許斐霞笑盈盈地說:“說實話,看到群眾滿意離開,我們也很有成就感和獲得感。群眾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