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下屬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第九批)”名單,瀘州老窖作為全國白酒行業唯一代表成功入選,成為白酒行業首家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這一突破不僅代表著企業自身的高質量躍升,也釋放出傳統產業加速邁向“智造強國”的鮮明信號,標志著中國白酒在新一輪產業升級浪潮中邁出關鍵一步。

瀘州老窖入選標桿企業 傳統行業迎來智能制造“高光時刻”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提出,要系統構建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打造一批具有行業引領力和區域帶動性的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據了解,“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由工信部指導、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組織遴選,評估標準依據國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和《評估方法》,全面覆蓋企業在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業務的智能化水平,是當前中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風向標。自啟動以來,全國共評選出63家企業,均為各行業具備代表性、示范性與引領性的頭部企業。

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
瀘州老窖的入選,標志著智能制造已從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為代表的“離散型制造”領域,逐步向釀造、化工、建材等“流程型制造”行業縱深拓展。對整個產業而言,瀘州老窖的“上榜”不僅釋放出白酒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積極信號,更展現了“數智中國”戰略在傳統行業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數智融合深植釀藝 釋放白酒產業結構性升級勢能
作為七百余年釀藝的傳承者,瀘州老窖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以智能制造為引擎,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融合重構,探索出一條打通“數”與“酒”的轉型路徑。
面對行業普遍缺乏技術路徑可循、裝備體系可借的現實挑戰,瀘州老窖主動破題,持續攻堅,已自主掌握多項關鍵技術與智能釀造裝備,實現從“0到1”的核心突破。

2024年正式投產的智能包裝中心是瀘州老窖數智化成果的集中體現。該中心作為白酒行業首家灌裝速度最快,質量檢測最嚴,智能化水平最高,數字化水平最高,技術創新最多的“燈塔工廠”,年包裝能力10萬噸、成品酒儲存能力超過500萬件,已成為白酒行業智能制造的重要樣板工程。
在系統建設上,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成功與黃艤釀酒生態園無縫對接,實現了白酒從原糧種植、釀造、灌裝、倉儲物流全產業鏈的智能化、數字化。將“軟硬件協同”與“組織機制重構”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高度靈活性與穩定性的數字化工廠。

在智能工藝方面,瀘州老窖以數字孿生技術為核心,打造覆蓋釀造、供應鏈等全過程的智能模型,使用實時數據進行AI預測,將設備利用率提高45%,應急響應效率提升40%,運維成本降低25%。釀造流程由“經驗決策”轉向“數據驅動”,實現了生產效率、產品一致性與資源利用的多維提升。
產業共建、生態共榮 構筑白酒智能制造新生態
作為白酒行業首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瀘州老窖不僅實現了自身的數智化,更主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整個行業邁入協同進化新階段。
圍繞“產業數字化生態圈”建設,瀘州老窖以標準化為抓手,積極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流與協同鏈。通過AI技術,整合海量歷史數據、實時數據以及專家、工匠傳下來的經驗積累,構建“黃金生產批次”模型,實時預測并指導生產,縮短工藝偏差響應時間80%,精準預測優質酒出酒比率。這套方案已輸出至供應商管理、灌裝生產、倉儲物流等場景,灌裝線效率提升2倍,不良品率降至0.05%以下。瀘州老窖在釋放企業效率紅利的同時,也構筑起更具韌性的產業鏈結構。

瀘州老窖黃艤釀酒生態園
技術突破之外,瀘州老窖還探索建設“綠色智造”體系,在廠區實施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提標技改等,實現了節能環保與釀造品質的雙提升,打造了“綠色、節能、環保”的現代化工廠,先后獲得“綠色工廠”“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等榮譽,成為智能制造與可持續發展融合的典范。
此外,瀘州老窖的智能釀造整體解決方案,已逐步在行業內實現模塊化復制與標準化輸出。國內多家知名酒企、裝備制造商、行業協會相繼采納其標準與架構,帶動了區域產業集群的智能化水平升級,構建起以頭部企業為核心驅動、以生態協同為特征的現代化產業新格局。

瀘州老窖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分享傳統產業創新經驗
從“泥窖生香”的千年傳承,到“數字孿生”的智能變革,瀘州老窖的實踐表明,智能制造不僅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技術路徑,更是傳統產業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選擇。
此次入選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不僅是瀘州老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的一次躍升,更是一項具有示范意義的系統性突破。在“新質生產力”加快孕育、“數實融合”加速演進的今天,瀘州老窖用實干與創新,為中國制造在文化厚土中生根、在智能浪潮中開花提供了生動注解。
未來,以瀘州老窖為代表的一批傳統企業加快“智改數轉”的步伐,將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將為“讓中國智造香飄世界”貢獻更大能量。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