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份,私募基金行業迎來一個積極變化——百億元級私募機構數量大幅增長。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5年10月31日,管理規模為100億元以上的私募機構總數已攀升至113家,而在9月底時還只有96家。短短一個月,共有18家機構新晉成為“百億私募”,盡管同期有1家暫時退出,但仍實現凈增長17家。
針對這一現象,排排網集團旗下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百億元級私募機構數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可歸結于三個方面:一是行業資源持續向頭部機構集中,大型私募機構憑借扎實的投研能力和成熟的風控體系,不斷吸引資金流入;二是股票市場的整體強勁表現,提振了市場情緒,帶動資金加速配置私募基金產品,其中業績表現優異的量化私募產品尤其受到青睞;三是私募基金行業整體亮眼的業績,特別是量化策略產品的顯著收益,增強了投資者的配置信心?!?/p>
在10月份新晉的18家百億元級私募機構中,有10家為首次突破百億元管理規模的“新面孔”,包括以上海喜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寧波平方和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市大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量化私募機構,以及上海信璞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蕪湖元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主觀私募機構。另外8家則是重返“百億私募”陣營的“熟面孔”,如深圳望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寬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遠信(珠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
從投資策略角度看,量化私募機構成為本輪擴張的絕對主力。在前述18家機構中,采用量化策略的機構達10家,主觀策略為6家,其余2家是“主觀+量化”混合型策略。隨著這批機構的加入,“百億私募”陣營的內部格局也在悄然改變。截至10月底,在113家百億元級私募機構中,量化機構數量為55家,占比48.67%,已接近半數;主觀機構為47家,占比41.59%;混合型機構為9家,占比7.96%;另有2家機構未披露策略類型。
業績表現是另一重要衡量角度,百億元級私募機構今年以來的整體收益堪稱出色。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數據,有業績展示的74家百億元級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為29.57%,顯示出頭部機構整體較強的投資實力和市場適應力。進一步從不同策略類型的表現來看,量化私募機構的優勢更為突出。45家有業績展示的量化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為32.88%,23家主觀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為25.12%,6家混合型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為21.79%。
量化策略不僅整體收益領先,在高收益區間的表現也更為集中——在旗下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超過30%的38家百億元級私募機構中,量化機構占28家,主觀機構為8家,混合型機構僅有2家。其中,有4家量化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超過50%,寧波靈均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寧波幻方量化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機構業績表現居前。
李春瑜認為,未來私募基金行業將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量化私募機構憑借其高效交易執行與模型迭代能力,有望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主觀私募機構則在深度研究和對宏觀趨勢的敏銳把握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價值;“主觀+量化”混合型私募機構也有望通過結合兩者的優勢,進一步提升資產配置的效能。不同策略類型機構將在競爭中互補共進,共同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