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學家對話科學家,探索人工智能的“黑箱”之謎。本期《錨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袁嵐峰對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何暉光,解析人工智能如何“像人類一樣思考”?
2025年6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團隊在《自然?機器智能》發表研究成果,首次證實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訓練過程中能自我“理解”事物,且這種理解方式與人類極為相似。這一成果不僅打破“人工智能只是隨機鸚鵡”的固有認知,更為未來打造像人類一樣“理解”世界的人工智能系統打下基礎。
節目中,關于大模型的“概念地圖”,袁嵐峰提出一個生動比喻:“這好比給大模型做了個‘腦機接口’。”何暉光回應道,團隊通過470萬次行為學實驗,讓大模型完成“三選一異類識別”任務,從海量實驗數據中總結出66個代表人工智能如何“理解”事物的關鍵角度。研究發現,這些角度非常容易解釋清楚,而且與人腦中負責物體加工的區域的神經活動方式高度一致。更重要的是,能同時看懂文字和圖片的多模態模型,“思考”和做選擇的方式比其他模型更接近人類。
《錨點》,東方衛視周三22:00,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周四22:30播出。
編輯: 劉俊
責編: 康萬郡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