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相關問題正在成為關系我國新能源汽車走向的重要因素。全國人大代表、天能股份董事長張天任是全國人大代表中為數不多的電池行業的企業代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張天任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對當前動力電池行業的熱點問題給出了回應,并提出一些建議。
在張天任看來,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因為供不應求,短期內仍將繼續。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正處于加速階段,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提升,動力電池行業現在形成了供需兩旺的格局。一方面,在需求推動下,有些上游原材料企業宣布擴產,另一方面鋰礦的投產周期通常需要18個月以上,導致現階段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出現供需失衡,三元材料及碳酸鐵鋰等價格一路高漲。
“發展多種技術路線的儲能電池或許是一條出路。”張天任表示,目前,鋰電技術路線是電化學儲能的主流,而電池的技術路線很多,包括高能鉛炭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等等,可以在考慮循環壽命、規模化、安全性、經濟性和能效等指標的基礎上,發展多種技術路線的儲能電池,特別是新型高能鉛炭電池。
針對動力行業風行的產能擴建潮,張天任提出,要警惕行業結構性過剩。受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熱潮影響,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輛同比增長142.8%,市場熱度高漲。但一些企業“押寶”單一技術路線,存在較大風險,不一定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電池行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在海外市場面臨更高的低碳化要求。張天任提出,要以數字賦能、創新驅動,構筑綠色智造體系、建設智慧運營系統、打造產業服務生態,加快推動產業向綠色、智慧、高端方向轉型。“目前一些企業數字化能力和水平偏低,尚未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內部數據鏈,加上數字挖掘和分析能力不足,導致企業數據應用還未能創造最大價值,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我國制造業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張天任強調,首先,企業自身要減少排放;其次,要促進傳統儲能體系向清潔能源轉變。“在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傳統能源體系中,走出一條能源的清潔化之路,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張天任說。電池制造過程中,從產品設計的生態化到制造的清潔化,以及產品應用以后無害化地處理,形成閉環似的運營,在這一過程中,能對“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貢獻。
不過,張天任并不擔心動力電池走出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碳壁壘”相關問題。在張天任看來,“雙碳”戰略的提出和逐步落地實踐,以強約束和明確目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加速我國能源轉型和能源革命進程,對打破“碳壁壘”、暢通國際大循環非常有幫助。
張天任還特別強調,在關注電池技術提升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安全性。“開發高安全電池已成為業內共識。”張天任表示,目前電池安全已經成為車企除續航和快充之外的新一輪宣傳點。隨著動力電池對安全、電化學性能要求越來越高,電池企業對電池材料的要求將逐漸提升。同時,高安全電池技術如固態電池技術將成為下一個突破口。
針對當前動力電池回收過程中出現的專業性不強、安全性差、入行門檻低、拆解不規范等問題,張天任表示,要嚴格回收再生企業的準入門檻,加強監管,維護公平秩序。(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