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內蒙古通遼是我國重要的玉米優勢產區,常年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畝。在科爾沁區錢家店鎮的噸糧田示范區,由于采用了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預測畝產可比常規種植增產200公斤。今年,這一技術在通遼推廣面積達1032萬畝,并輻射帶動內蒙古全區推廣超2000萬畝。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李少昆:現在的種植密度,基本上在6000~7000株,這和以前4000株相比,大幅度增密增穗增產。玉米生長得非常整齊,抗倒性也是非常好。
目前,秋糧全面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也是實施“一噴多促”穩產增產技術的窗口期。今年,河南全省秋糧種植面積穩定在7600萬畝以上。在漯河市源匯區,農業農村部門聯合供銷社等組織,為近兩萬畝玉米實施免費“一噴多促”飛防作業。
據了解,河南已累計防治病蟲害1.62億畝次,完成“一噴多促”作業面積401萬畝。目前,中央財政已安排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11.46億元,支持13個糧食主產省份實施“一噴多促”。科技助力秋糧田管 確保“顆粒歸倉”
在秋糧田管的關鍵期,各地以科技賦能為抓手,通過無人機巡查、智能灌溉系統應用等有效舉措,確保秋糧穩產豐收。
江西吉安永新縣的21.78萬畝中稻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期,當地搶抓農時,科學調度3100臺(套)農機具,全力推進中稻收割工作。
明光市是安徽的產糧大縣。今年,當地整合650萬元涉農資金,投入支持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搭建“低空+智慧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已建成兩個無人機機場,通過傳感器和多光譜技術實現3200畝農作物精準管理。
位于安徽安慶市的花涼亭灌區是國家大型灌區,目前轄區的100多處水利設施完成了改造和修建,灌溉引水條件得到大幅提升,每塊農田都能享受“定制化”的灌溉服務,灌溉水利用系數提升了30%。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